城市工业区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计量评价——以武汉钢铁公司厂区绿地为例

被引:49
作者
陈芳 [1 ]
周志翔 [1 ]
肖荣波 [1 ]
王鹏程 [1 ]
李海防 [1 ]
郭尔祥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2] 武汉钢铁公司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环境质量; 生态服务功能; 叶面积指数; 计量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31 [大地园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大型工业区,其环境质量的改善更是依赖于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以城市绿地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蒸腾吸热、减少污染物、滞尘、减噪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作为城市工业区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对武汉钢铁公司厂区绿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绿地GIS和各层片叶面积指数,对厂区绿地叶面积绿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并通过各层片单位叶面积生态效益值的测定,定量研究了城市工业区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结果表明,厂区绿地叶面积总绿量是1694.21 hm2,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其中落叶乔木绿量为399.8 hm2,常绿乔木绿量为409.0 hm2。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取决于绿地叶面积绿量和植被生态功能,植被生态功能由组成植物本身的冠形、叶表面特性及生理特性决定。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和蒸腾吸热量均以草本类最大;常绿乔木叶片对SO2污染物的年吸收量最大,为0.81 g.m-2.a-1;而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叶片的滞尘能力较强,草本类滞尘能力最弱。武钢厂区园林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年总货币值为人民币20100.21万元,以夏季蒸腾吸热效益的货币值最高,达16330.56万元。其次是固定二氧化碳效益的货币值为2969.39万元,固定CO2量为23850.50 t.a-1。吸收SO2量为6563.44 kg.a-1,其货币化值所占比重最小,只有0.39万元。厂区园林绿地年释放O2量为17345.82 t.a-1,年滞尘量2884.51 t.a-1。在城市工业区绿化中,应根据绿地功能需要,配置适应环境且生态功能强的树种,并通过绿地合理的复层结构来增加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水平,以增强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有效地改善工矿企业的环境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229 / 22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中国陆地植被生态系统生产有机物质价值遥感估算
    王艳艳
    杨明川
    潘耀忠
    朱文泉
    龙中华
    刘旭拢
    顾晓鹤
    [J]. 生态环境, 2005, (04) : 455 - 459
  • [2] 广州市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分析及管理对策
    张小红
    杨志峰
    毛显强
    何孟常
    鱼京善
    [J]. 林业科学, 2004, (04) : 22 - 26
  • [3]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探讨
    费世民
    彭镇华
    杨冬生
    周金星
    [J]. 林业科学, 2004, (04) : 171 - 179
  • [4] 城市森林结构的量化研究——以沈阳树木园森林群落为例
    朱文泉
    何兴元
    陈玮
    陈云浩
    张粤
    宁祝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 2090 - 2094
  • [5]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城市植被生态效益评价
    韩红霞
    高峻
    刘广亮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 2301 - 2304
  • [6] 东北地区城市针叶树冬季滞尘效应研究
    陈玮
    何兴元
    张粤
    孙雨
    王文菲
    宁祝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 2113 - 2116
  • [7] 武钢工业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肖荣波
    周志翔
    谢阳
    叶贞清
    郭尔祥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 512 - 515
  • [8]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规划与预测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李锋
    王如松
    [J]. 生态学报, 2003, (09) : 1929 - 1936
  • [9] 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
    周志翔
    邵天一
    王鹏程
    高翅
    徐永荣
    郭尔祥
    徐隆辉
    叶贞清
    彭行梅
    于春杰
    [J]. 生态学报, 2002, (12) : 2036 - 2040
  • [10] 长白山森林生态效益资产评估研究——以汪清林区为例
    张三焕
    朱哲
    李京花
    [J]. 资源科学, 2002, (06) : 74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