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赵秉强
余松烈
李凤超
于振文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密度; 播种方式; 带型;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 ,选用中穗型冬小麦品种泰 876161,在留有 70 cm间套行条件下 ,研究了带状种植小麦的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主要结果是 :( 1)带状小麦同常规方式 ,在精量播种下获得高产。大播量、大群体栽培减产。 ( 2 )带状小麦实播面积下降 ,最优群体产量较常规方式最优产量减产。带型愈窄 ,实播面积愈少 ,减产幅度愈大。但带状小麦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益。 ( 3)带状小麦随带型 ( x)由窄变宽 ,产量呈 y=ax+b的形式提高。 ( 4 )带状小麦边行产量因带型、群体变化的变异较小。但内行产量随带型 ( x)加宽 ,行产量 ( y)下降 ,下降趋势可拟合为 y=ax+b形式。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穗数减少。内行小麦大群体下产量显著下降。 ( 5)带状小麦不仅边行可以一定程度地弥补因留间套行少种所造成的产量负效应 ,而且内行小麦也有群体增产补偿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山东省高效立体种植的理论模式 [J].
李凤超 ;
李增嘉 ;
陈雨海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2) :9-15
[2]   关中灌区间作套种的带型研究 [J].
杨春峰 ;
成升魁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 (02) :22-32
[3]   小麦高产途径的商榷——兼论穗、粒、重的矛盾 [J].
余松烈 .
科学通报, 1975, (04) :156-161
[4]  
Conventional versus new geometry of planting wheat. Nazir M S,et al.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 1987
[5]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versus new planting geometry in wheat. Chatha M R,et al.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 1984
[6]  
Dwivedi,V D,K N Namdeo. Indian Journal of Agronomy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