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歧北地区沙一下沉积物源及沉积体系的再认识

被引:9
作者
张文才
赵颖
李会军
张新亮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
[2] 大港石油地质研究院
[3] 北京大学地质系
[4]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 北京
[5] 北京
关键词
黄骅坳陷; 燕山褶皱带; 物源; 沉积体系; 岩性圈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沙一段下部 (沙一下 )是板桥—歧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之一。从重矿物组合、ZTR指数、成分成熟度指数、岩屑组成等角度来分析工区沙一下沉积物源 ,明确了该区存在三处物源 :燕山褶皱带、沧县隆起和港西凸起。来自燕山褶皱带的北部物源是歧北地区沙一下唯一的沉积物供应区 ,西部沧县隆起的物源不能越过港西凸起到达歧北地区 ,中部港西凸起的物源影响范围有限 ,这些观点与以前的认识有所不同。这三处物源控制了该时期沉积体系的展布 :小站地区发育水下扇砂体 ,驴驹河地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 ,歧北地区为扇三角洲前缘滑塌形成的重力流水道砂体。这些有利的砂体与沙一中大套厚层泥岩相配置 ,在港西凸起斜坡及倾没部位、大张坨地区和歧北地区可能形成一些有利的岩性圈闭。
引用
收藏
页码:4 / 6+75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