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被引:18
作者
王米渠
许锦文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2] 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
关键词
中药分子药性学; 中药药理学; 分子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1 [中药药性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今,人们已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中药分子药性学命题,表现了其发展的趋势。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的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药分子药性学的建立,应从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角度思考。中药分子药性学研究有从疗效推基历等内容,其厂家有中药成分、基因多态及个体差异等多层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78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分子生药学》评介 [J].
谢宗万 .
中国中药杂志, 2001, (03) :72-72
[2]   中药对基因表达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颜学桔 .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0, (05) :15-17
[3]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分子药性假说的提出 [J].
李石生 ;
邓京振 ;
赵守训 ;
谭宁华 ;
周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02) :4-5
[4]   立足传统 展望未来 传统中药研究开发浅见 [J].
胡之璧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 (02) :2-4
[5]   基因组学是中医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 [J].
宋为民 ;
王明艳 ;
徐力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04) :2-4
[6]   通痹灵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J].
陈纪藩 ;
沈晓燕 ;
赵会芳 ;
李迎敏 ;
李颂华 ;
廖世煌 ;
黄仰模 ;
奥西秀树 ;
邱联群 ;
关彤 ;
方永奇 ;
刘晓玲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1999, (05) :20-22+67
[7]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环境基因组计划-药物基因组学 [J].
李胜 ;
贺林 .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9, (02) :2-6
[8]   浅谈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J].
雷燕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06) :27-30+71
[9]   调理脾胃复方对PTZ点燃大鼠PENK mRNA、PCCK mRNA表达的影响 [J].
钱会南 ;
王洪图 ;
齐治家 ;
张秋菊 ;
翟双庆 .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 (06) :345-346+6
[10]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J].
王明艳 ;
宋为民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0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