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30
作者
陶万强 [1 ]
薛洋 [1 ]
陈凤旺 [1 ]
王合 [1 ]
郭一妹 [1 ]
赵洪林 [2 ]
机构
[1]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
[2] 大兴区林业保护站
关键词
美国白蛾; 生物学特性;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3.3 [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新传入北京市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多有报道,但缺少北京地区的相关确切资料,从2005年4月开始,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在试验区内,美国白蛾1 a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趋光性较强;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6—22时之间;第1代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777.4±204.4粒/头;越冬代卵孵化率最高,平均为98.8%;4~6龄幼虫在饥饿的情况下也会少量取食油松、侧柏等常绿树叶,但对用于铺设草坪的崂峪薹草,即使被饿死也不取食;第2代蛹的羽化率最高,平均为92.4%。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综述 [J].
张永乐 .
河北林业科技, 2006, (01) :18-18
[2]   美国白蛾生物学上的几个重要特性附视频 [J].
魏晓棠 ;
肖海军 ;
杨东 ;
吴少会 ;
薛芳森 ;
邵秀玲 ;
吴兴海 .
植物检疫, 2006, (01) :14-17
[3]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J].
刘昌兰 ;
乔仁发 ;
宋华利 .
山东林业科技, 2005, (02) :26-27
[4]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回顾及今后防治对策 [J].
于长义 .
森林病虫通讯, 1993, (04)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