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蜕皮素对家蚕丝腺成长及合成甘氨酸、丙氨酸有关酶系的调节控制

被引:8
作者
戴祝英
庄大桓
项美华
许廷森
机构
[1] 南京师范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丝腺; 脂肪细胞; 家蚕品种; 蜕皮素; 脂肪体; 酮丙二酸; 二羟基丙二酸; 添食; 丝蛋白合成; 丙氨酸; α-氨基丙酸; 调节控制; 调控;
D O I
10.16380/j.kcxb.1982.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植源性β-蜕皮素(简称MH)对家蚕丝腺成长及合成甘氨酸、丙氨酸有关酶系的影响,探讨了5龄不同时期添食β-蜕皮素后丝腺体的成长及后部丝腺和脂肪体中丙氨酸-酮丙二酸、丙氨酸-乙醛酸和鸟氨酸转氨酶活力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到:(1)5龄早期(饷食)添食β-蜕皮素,龄期延长8—9小时,茧层量增加,后部丝腺和脂肪体内丙氨酸-酮丙二酸转氨酶、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在处理后6-12小时内,比对照组增高40—50%。随之酶活力略下降,至5龄后期复又升高,明显超过对照组。脂肪体中鸟氨酸转氨酶在β-蜕皮素处理后6小时和48小时均低于对照组。12—24小时以及48小时后直至老熟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5龄后期(V—136小时)口腔注射β-蜕皮素,龄期缩短12—18小时。脂肪体和丝腺体中丙氨酸-酮丙二酸转氨酶、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一般增高20—40%),老熟时迅速下降。本文对有关保幼激素和β-蜕皮素对5龄家蚕两种靶细胞(丝腺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以完成对蚕整体的调节控制,以及这两种昆虫激素应用于蚕业生产以控制5龄期的长短和增加蚕丝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昆虫激素调节控制的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合成甘氨酸和丙氨酸有关酶系的调节控制 [J].
林浩 ;
戴祝英 ;
邹柏祥 ;
许廷森 .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1980, (04) :321-329
[2]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家蚕氨基酸代谢一些酶的影响 [J].
许廷森 ;
戴祝英 ;
庄大桓 ;
项美华 ;
邹柏祥 ;
林浩 .
蚕业科学, 1979, (04) :232-236
[3]   蚕氨基酸代谢的研究——家蚕与蓖麻蚕的氨基酸和形成甘氨酸、丙氨酸的酶系比较及酮丙二酸的脱羧作用 [J].
邹柏祥 ;
张汉云 ;
林浩 ;
许廷森 .
昆虫学报, 1979, (04) :378-389+482
[4]   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饲料理化因素对家蚕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J].
蔡幼民 ;
王红林 ;
何家禄 ;
李素珍 .
昆虫学报, 1978, (04) :36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