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圩(墟、虚)”

被引:13
作者
韦树关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
关键词
汉语方言; 集市; 方言学; 古越语; 壮侗语族; 汉藏语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31 [古代词汇];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南方汉语方言中作“集市”解的“圩(墟、虚)”原本读作h,借自古越语f。而古越语f由b演变而来,其本义为“码头”。后来的侗台语又从将“集市”称为“虚”的汉语方言中借入h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侗台语族轻唇音的产生和发展 [J].
张均如 .
民族语文, 1995, (01) :28-33
[2]   “歌”“圩”合称的历史推源及其寓意 [J].
蒙宪 .
广西民族研究, 1989, (02) :84-89
[3]   “墟”考 [J].
白耀天 .
广西民族研究, 1987, (04) :139-150
[4]  
钦州市志.[M].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开日;李智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5]  
于都方言词典.[M].李荣主编;谢留文编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6]  
建瓯方言词典.[M].李荣主编;李如龙;潘渭水编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7]  
福州方言词典.[M].冯爱珍编纂;李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8]  
广州方言词典.[M].白宛如编纂;李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9]  
南宁平话词典.[M].李荣主编;覃远雄等编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0]  
东莞方言词典.[M].李荣主编;詹伯慧;陈晓锦编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