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38
作者
聂容荣 [1 ]
黄春华 [2 ]
机构
[1]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2] 江西省中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 针灸疗法; 调肝固本; 随机对照试验;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13.06.006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评价针灸调肝固本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遵循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42例)、药物组(40例)、针药组(41例)。针灸组给予针灸调肝固本法治疗,针刺穴取合谷、太冲、百会、印堂等,并于中脘、下脘、关元、气海穴行麦粒灸,每天1次,周末休息;药物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每天20mg,于早餐后顿服;针药组采用针灸组与药物组的治疗方法。3组均于治疗2周末、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定;采用中医脾胃证候量表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4周末,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愈显率分别为69.0%(29/42)、65.0%(26/40)、70.7%(29/41),组间抗抑郁疗效相当(均P>0.05);治疗2周末时,针灸组、针药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药物组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P<0.01);针灸组与针药组在提高Barthel指数、减少中医脾胃证候评分、减少TESS副反应评分方面均优于药物组(P<0.05,P<0.01)。结论:针灸调肝固本法抗抑郁疗效肯定,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90 / 4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J].
阮明军 .
光明中医, 2012, 27 (10) :2133-2134
[2]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J].
颜小飞 ;
张闻东 .
黑龙江中医药, 2012, 41 (05) :63-64
[3]   调神疏肝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 [J].
佟欣 ;
刘丹丹 ;
卫彦 ;
寇吉友 ;
杨添淞 ;
乔立达 .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03) :127-128
[4]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 [J].
符文彬 ;
樊莉 ;
朱晓平 ;
何青 ;
王玲 ;
庄礼兴 ;
刘远声 ;
唐纯志 ;
李颖文 ;
严洁 .
针刺研究, 2006, (06) :355-358
[5]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针灸治疗 [J].
刘素坤 ;
赵秀敏 ;
席志梅 .
中国针灸, 2006, (07) :472-474
[6]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 [J].
杜元灏 ;
李桂平 ;
颜红 ;
张新军 ;
黄立芳 .
中国针灸, 2005, (03) :7-10
[7]   头穴针刺对大鼠急性脑出血血脑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 [J].
纪晓军 ;
何宏 ;
温兆霞 ;
唐强 ;
东贵荣 .
中国急救医学, 2001, (11) :6-7
[8]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随访研究 [J].
许南燕 ;
江先娣 .
现代康复, 2000, (09) :1330-1331
[10]  
中医内科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田德禄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