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271
作者
赵其国 [1 ]
黄国勤 [2 ]
马艳芹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红壤; 生态系统; 问题; 对策; 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1 [土壤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南方红壤对于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红壤性质上的酸、瘦、粘等弱点,分布区域降水时空不均匀,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导致红壤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红壤资源潜在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使整个地区农业及经济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水土流失、土壤酸化、肥力退化、季节性干旱、土壤污染、生物退化、石漠化及土地沙化、耕地面积缩减和系统功能衰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综合治理措施上必须提高认识,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耕作制度,大力发展立体农业,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重建红壤区植被生态系统,建立和完善红壤预警,从而保证南方红壤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615 / 76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Ⅰ.降水资源演变特征[J]. 隋月,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应用生态学报. 2012(07)
[2]   南方季节性干旱成因及抗旱对策 [J].
彭世彰 ;
吴佳 ;
姚俊琪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03) :149-151
[3]   长期冬种绿肥对双季稻种植下红壤性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价 [J].
杨曾平 ;
徐明岗 ;
聂军 ;
郑圣先 ;
高菊生 ;
谢坚 ;
廖育林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3) :92-97+102
[4]   红壤地区土壤退化与恢复重建研究(Ⅱ)退化红壤的防治对策 [J].
刘杰 ;
张杨珠 .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07) :62-66
[5]   江西防旱抗旱对策思考 [J].
吴学文 ;
严义 .
江西水利科技, 2008, (02) :85-87
[6]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J].
梁音 ;
张斌 ;
潘贤章 ;
史德明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1) :22-27
[7]   油菜秸秆还田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初探 [J].
宋执儒 ;
葛诗平 ;
杨勇 .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0) :166-166
[8]   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J].
胡诚 ;
曹志平 ;
罗艳蕊 ;
马永良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3) :48-51
[9]   南方红黄壤不同类型区旱地水热资源差异及种植对策 [J].
汪金平 ;
曹凑贵 ;
张卫健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4) :306-308
[10]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J].
谢宗强 ;
陈志刚 ;
樊大勇 ;
熊高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795-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