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微孢子虫对东亚飞蝗的实验感染

被引:11
作者
王丽英
严毓骅
管致和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2]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东亚飞蝗; 大头蚂炸; 蝗虫微孢子虫; 极丝; 实验感染;
D O I
10.16380/j.kcxb.1990.01.02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 Canning)系Canning(1953,1962)从非洲飞蝗(Locustamigratoria migratorioides)体内分离并命名。Henry(1971、1973)用双带蚱蜢(Melanoplus bivittatus)做替代寄主增殖孢子,用来防治草原蝗虫取得显著成效,后来发展成为第一个商品化的微孢子杀虫剂。 1985年我们从美国John.S.Evans博士处得到蝗虫微孢子虫浓缩液,并成功地在东亚飞蝗体内增殖,从而获得大量孢子。本文报道经东亚飞蝗体内增殖后的孢子超微形态结构、发育过程及孢子产生等方面的观察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3+132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1962 The life cycle of Nosema locustae Canning in 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oides (Reiche and Fairmaie), and its infectivity to other hosts. Canning E. U. Journal of Insect Path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