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籼粳交DH群体苗期耐冷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27
作者
屈婷婷
陈立艳
章志宏
胡中立
李平
朱立煌
朱英国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4]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5] 武汉
[6] 四川温江
[7] 北京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RFLP; QTL; 上位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水稻苗期低温冷害导致的烂秧现象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以一个水稻籼粳交(圭630/02428)DH群体为材料,在幼苗3叶1心时用10℃低温处理3d,随后恢复培养,以恢复培养5d后的秧苗成活率(%)为指标,鉴定该DH群体的苗期耐冷性。利用已构建的RFLP连锁图谱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定位软件QTLMapper1.0对水稻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3个QTLs,分别位于第3、11、12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9%、18.3%和24.4%,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02428"。同时检测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上位性互作位点8个,分散分布于第2、7、8、9、11染色体上,其中有2对互作的贡献率在15%左右,这2对互作的增效基因型均为来自2个亲本的重组基因型。苗期耐冷性在2个亲本间差异很大,在DH群体中呈现出连续变异,有明显的超亲分离。这些结果表明,水稻苗期耐冷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的上位性互作是其重要的遗传基础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J].
曾亚文 ;
申时全 ;
徐福荣 ;
张金渝 ;
普正贵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3)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