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产业系统适应性分析

被引:14
作者
高迎春 [1 ,2 ]
佟连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产业系统; 适应性; 敏感性; 创新能力; 吉林省;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1.03.01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借鉴适应性分析范式,提出产业系统适应性概念和测算模型,并应用于吉林省产业系统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吉林省产业系统敏感性以延边州最高,长春市次之,松源市和辽源市最小,而应对力以长春市最高,吉林市、通化市和延边州居中,其余地区较低;②未来吉林省各市州在积极参与产业分工的同时,还应重视污染治理、产业结构优化调控,以及产业创新能力建设;③吉林省各市州适应性可分为六类,高敏感性高应对力高适应型、低敏感性高应对力高适应型、低敏感性低应对力中等适应型、高敏感性低应对力中等适应型、低敏感性低应对力低适应型、高敏感性低应对力低适应型;④敏感性和应对力都是决定产业系统适应力的关键因子,产业系统的开放性造就了敏感性,也提高了应对力,敏感性与应对力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促进了产业系统适应力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可持续性转型——第五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综述 [J].
石磊 .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4426-4430
[2]   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 [J].
苗长虹 ;
魏也华 .
地理研究, 2009, 28 (04) :853-864
[3]   生态脆弱性及其研究进展 [J].
徐广才 ;
康慕谊 ;
贺丽娜 ;
李亚飞 ;
陈雅如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578-2588
[4]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 [J].
金凤君 ;
王成金 ;
李秀伟 .
地理学报, 2008, (08) :787-798
[5]   中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J].
苏飞 ;
张平宇 ;
李鹤 .
地理研究, 2008, (04) :907-916
[6]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分析 [J].
李鹤 ;
张平宇 .
煤炭学报, 2008, (01) :116-120
[7]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综述 [J].
孙晶 ;
王俊 ;
杨新军 .
生态学报, 2007, (12) :5371-5381
[8]   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J].
刘康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徐卫华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11-2718
[9]   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 [J].
苗长虹 ;
崔立华 .
人文地理, 2003, (03) :42-46
[10]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J].
符淙斌 ;
董文杰 ;
温刚 ;
叶笃正 .
气象学报, 2003, (02) :24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