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田区地表沉陷对植被景观的影响——以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为例

被引:33
作者
全占军 [1 ]
程宏 [1 ]
于云江 [2 ]
邹学勇 [1 ]
机构
[1] 不详
[2]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
[3] 不详
[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5] 不详
关键词
地表沉陷; 景观; 最大斑块指数; 景观形状指数; 凝结度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7 [岩石沉陷及安全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借助地表沉陷预测模型,预测了地表沉陷状况,依据地表沉陷对景观的破坏程度划分出重度影响区和轻度影响区;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把植被景观现状与地表沉陷影响区叠加,通过沉陷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对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探索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重度影响区地表会出现盆型、马鞍型和波浪型等塌陷或裂缝,土壤侵蚀的作用将导致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塌陷或裂缝周围生境恶化,成为养分流失源,植被恢复困难;养分汇处土壤水、肥条件优越,植被演替迅速,适当的人为干扰可以加快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步伐。2)地表沉陷后,植被景观破碎及隔离程度严重,原有的稳定态景观格局被打破,随着地形、土壤的空间变化,植被开始新一轮发展演替。由于原先占绝对优势的退化植被类型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e-mum)_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型优势度下降,同时,大部分次优势景观的内部生态功能受影响不大,这对景观整体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次优势景观类型的演替是有益的,但是,重度影响区对斑块的隔离呈直线性,这对物种迁移的障碍是明显的。因此,重视井田区的封育与引种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引导植被演替沿着白羊草_百里香型—白羊草_黄背草(Themedajaponica)型—灌木丛—阔叶林的方向发展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14 / 420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