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白浆土水解酶活性和动力学特性对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响应

被引:3
作者
张玉兰
王俊宇
陈振华
张广娜
陈利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常规耕作; 免耕; 少耕;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动力学特性;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3.029
中图分类号
S154.2 [土壤生物化学];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研究了免耕(NT)和少耕(RT)对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草甸白浆土土壤与碳、氮、磷、硫元素转化相关的九种水解酶(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脲酶、蛋白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和芳基硫酸醅酶)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芳基硫酸酯酶及β—葡糖苷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RT,NT)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氮:42.0%,21.6%;总碳:26.6%,12.2%;总氮:16.6%,15.8%)含量,提高了土壤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和α—葡糖苷酶、蛋白酶活性活性,但脲酶活性却降低,参与土壤磷素及硫素转化的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传统耕作处理(CT)与免耕(NT)处理土壤中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著高于少耕(MT)处理。土壤水解酶动力学参数对耕作方式的反应与表观活性对耕作方式的反应不一致,草甸白浆土短期(三年)保护性耕作已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土壤改良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潮棕壤免耕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刘秀梅
    李琪
    梁文举
    姜勇
    闻大中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2) : 2347 - 2351
  • [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王芸
    韩宾
    史忠强
    邵国庆
    江晓东
    宁堂原
    焦念元
    李增嘉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 120 - 122+142
  • [3] 土壤质量的酶学指标研究
    张玉兰
    陈利军
    张丽莉
    [J]. 土壤通报, 2005, (04) : 598 - 604
  • [4] 旱地玉米免耕系统土壤养分研究 Ⅰ土壤有机质、酶及氮变化
    籍增顺
    张树梅
    薛宗让
    阎玄梅
    樊兰瑛
    张志琴
    洛希图
    武金芳
    张象俊
    [J]. 华北农学报, 1998, (02) : 43 - 48
  • [5] 保护性耕作和植物残体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孙海国
    Francis J.Larney
    不详
    [J]. 生态农业研究 , 1997, (01) : 49 - 53
  • [6]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 [7] 中国土壤酶学研究文集[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等编, 1988
  • [8] 土壤酶学[M]. 科学出版社 , 周礼恺 编著, 1987
  • [9] Soil enzyme activities suggest advantage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practices in sorghum cultivation under subtropical conditions[J] . A. Roldán,J.R. Salinas-García,M.M. Alguacil,E. Díaz,F. Caravaca.Geoderma . 2005 (3)
  • [10]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emiarid agricultural soils
    Acosta-Martínez, V
    Zobeck, TM
    Gill, TE
    Kennedy, AC
    [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3, 38 (04) : 216 -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