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因素对太湖地区水稻土的发生与肥力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李伟波
徐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土; 微地形; 滞水; 耕层; 稻田土壤; 耕作土壤; 微地貌; 成土因素; 地形因素; 太湖地区; 肥力;
D O I
10.13758/j.cnki.tr.1982.06.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地形因素对土壤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微地形对水稻土的影响,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土壤学者已予以注意。随着水稻土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不少论著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当然,地形对土壤发生与肥力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它和其它成土因素的作用密不可分。但是,在同一个地域性生态系统内,地形因素的突出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大湖地区按地形可以划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圩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江苏省黄土丘陵上土壤分布规律、发生特点及其利用 [J].
徐琪 ;
黄振文 ;
陆彦椿 .
土壤通报, 1964, (03) :8-16
[2]   江苏省里下河土壤的发生和改良 [J].
雷文进 .
土壤学报, 1959, (Z2) :227-236
[3]   南方水田土壤的几种主要水分类型及其与土壤性质和肥力的关系 [J].
曹升賡 .
土壤通报, 1959, (06) :60-65
[4]   太湖流域低产“白土”的成因及其改良 [J].
于天仁 ;
谢建昌 ;
杨国治 ;
高子勤 ;
陈家坊 ;
沈壬水 ;
丁昌璞 ;
周起崑 .
土壤学报, 1959, (Z1) :44-60
[5]  
圩区的规划和治理[M]. 水利电力出版社 , 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水利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