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3例输注血小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9
作者
刘仁强
刘赴平
叶柱江
秦艳兰
机构
[1] 东莞市中心血站
关键词
血小板; 细菌污染; 细菌培养; 输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57.1 [输血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215 ;
摘要
目的评估手工混合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细菌污染的危险程度,为防止血小板细菌污染,提高输血安全性并制订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acT/Alert120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需氧瓶(BPACultureBottle)、厌氧瓶(BPNCultureBottle)对3073例血小板进行了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者转种,转种阳性者进行鉴定。结果在1794例(7~9袋混合,共约14352人份)手工混合血小板中细菌培养阳性13例,假阳性2例,鉴定细菌阳性1例,其余未作鉴定,手工混合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72%(单人份为0.09%);1279例单采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6例,鉴定假阳性1例,细菌阳性2例,其余未作鉴定,单采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47%。结论手工混合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单采血小板,由于血小板采集后在(22±2)℃振荡保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输注血小板存在极高的风险,细菌污染是输注血小板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68+929 / 868 +92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必须重视血液细菌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J].
高峰 .
中国输血杂志, 2004, (04) :221-222
[2]   血小板输血中的细菌污染及预防 [J].
洪缨 ;
孙启凤 .
中国输血杂志, 2004, (04) :293-295
[3]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及其防治对策 [J].
韩永年 ;
田兆嵩 .
中国输血杂志, 2001, (05) :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