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对流域水沙演变趋势的影响——以北洛河上游为例

被引:21
作者
刘二佳 [1 ,2 ]
张晓萍 [1 ,3 ]
谢名礼 [3 ]
陈妮 [3 ]
张亭亭 [3 ]
郭敏杰 [1 ,2 ]
张建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不详
关键词
径流/输沙演变特征; 生态恢复; 影响贡献率; 黄土丘陵沟壑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选择退耕还林(草)程度非常显著的陕北吴旗县所在北洛河上游为研究区,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大幅度退耕背景下流域水、沙等生态要素的演变规律,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贡献程度,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及环境效应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963—2009年期间年降雨量没有显著变化背景下,同时期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减少率分别为0.28 mm/a和180 t km-2a-1,其突变时间均发生在1979和2002年,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与1979年前相比,20世纪70—80年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1999年后退耕还林(草)的事件背景,使汛期和平水期径流量逐时段减少,而枯水期径流量反而持续增加。输沙量呈持续性大幅度减少态势,且其减少程度远大于径流量的变化程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等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量减少的影响贡献程度分别为38.2%和51.4%,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分别为74.7%和86.7%。研究结果提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大幅度改善在区域尺度上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削洪补枯的水文效应特征,以及林草措施减水更减沙的良好生物治理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22 / 6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监测与分析
    张宝庆
    吴普特
    赵西宁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 287 - 293+400
  • [2] 北洛河上游生态建设的水沙调控效应
    秦伟
    朱清科
    刘广全
    张岩
    [J]. 水利学报, 2010, (11) : 1325 - 1332
  • [3] 降雨和水保措施对无定河流域径流和产沙量影响
    张守红
    刘苏峡
    莫兴国
    舒畅
    郑超磊
    侯博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04) : 161 - 168
  • [4] 黄河支流无定河水沙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
    高鹏
    穆兴民
    李锐
    王炜
    [J]. 泥沙研究, 2009, (05) : 22 - 28
  • [5] 黄河中游地区年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响应分析
    张晓萍
    张橹
    王勇
    穆兴民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7 (01) : 19 - 26
  • [6] 黄河干流沿程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成
    王兆印
    隋觉义
    [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8, (03) : 1 - 7
  • [7] 近50年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李振朝
    韦志刚
    文军
    符睿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8, (03) : 57 - 62
  • [8] 黄土高原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廖建华
    许炯心
    杨永红
    [J]. 水科学进展, 2008, (02) : 160 - 170
  • [9]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对气候的响应
    信忠保
    许炯心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6) : 770 - 778
  • [10]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来水来沙变化及其对水利水保措施的响应
    穆兴民
    巴桑赤烈
    ZHANG Lu
    高鹏
    王飞
    张晓萍
    [J]. 泥沙研究, 2007, (02) : 36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