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

被引:45
作者
董锁成 [1 ]
赵敏燕 [1 ,2 ,3 ]
郭鹏 [4 ]
石广义 [1 ]
李宇 [1 ]
李泽红 [1 ]
王隽妮 [1 ,3 ]
朱少卿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国家旅游局
[5]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生态旅游带; 绿色产业; 发展模式;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6.06.00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旅游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合作重点。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四区三带"自然生态旅游带和"六区三带"文化生态旅游带,连点成线串起"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区域网,培育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既可发挥沿线国家旅游资源互补优势,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又能破解"一带一路"区域"生态破碎带、经济凹陷区"的两难问题,有效保护"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和大旅游模式,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两心四带七板块"的总体目标,将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林区生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转型升级的战略产业。文章提出7项针对性对策建议;(1)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联盟和示范区;(2)加强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网络体系;(3)建立"发改协调,林业牵头,多部委合作"的金融支撑系统;(4)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国际生态旅游品牌;(5)积极扩大国际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6)做好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及动态监测和评价工作;(7)加强沿线各个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支撑能力,以期为"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47 / 6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J].
郭鹏 ;
董锁成 ;
李泽红 ;
李宇 ;
程昊 ;
袁靓 .
资源科学, 2014, 36 (12) :2459-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