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里下河腹部地区治理与清障

被引:2
作者
石洲岑
辛华荣
机构
[1] 江苏省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关键词
里下河; 水位; 湖荡; 涝水; 兴化; 腹部; 躯干; 涝口; 新洋港;
D O I
10.16310/j.cnki.jssl.2001.04.010
中图分类号
TV85 [治河方法(河道整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里下河腹部地区是有名的“锅底洼”,历史上是个水旱灾害多发的重灾区之一。湖荡是天然的滞蓄水库,近些年来,被盲目围占的情况愈演愈烈,里下河湖荡面积锐减,使涝情加剧、旱情突出。 一、里下河腹部地区概况 该区位于我省中部,东临通榆河,西贴里运河,北起苏北灌溉总渠,南至老通扬运河。总面积11665km2,耕地约66.67万hm2。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简称“四港”)横贯东西,是本区涝水自排入海的通脉。全区是个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洼地,四周地面高程3.0~3.5m(废黄河零点,下同),局部高地5.0m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19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