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

被引:16
作者
任剑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国家的限定性; 社会的优先性; 宪政中国;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12.04.016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中国致力于建构的现代国家形态是宪政中国。但理解宪政中国的理论进路,不是单纯的国家理论所可奏效,而必须在国家-社会的理论视野中才能确立起恰当的理论视角。在这一理论视野中,国家受到规范化力量的限定;社会优先于国家存在,在接受国家法治化治理的基础上,成为矫正国家权力的有生力量。在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塑造、相互保障、相互完善、相互纠错,从而保证国家健康地运行在宪政法治的轨道上,社会理性地遵循自主、自治与自律的行动逻辑,两者构成规范的现代国家形态。这样的国家结构状态,成为国家合理建构的基本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大宪章[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霍尔特 (Holt, 2010
[2]  
民主的不满[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桑德尔, 2008
[3]  
从黑格尔到尼采[M]. 三联书店 , (德)卡尔·洛维特(KarlLowith)著, 2006
[4]  
社会契约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卢梭(J.J.Rousseau)著, 2003
[5]  
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M]. 中国青年出版社 , 耿云志等著, 2003
[6]  
德国的浩劫[M]. 三联书店 , (德)梅尼克(FriedrichMeinecke)著, 2002
[7]  
黑格尔[M]. 译林出版社 , (加)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著, 2002
[8]  
德意志人[M]. 商务印书馆 , (德)埃里希·卡勒尔(ErichKahler)著, 1999
[9]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日)滨下武志著, 1999
[10]  
国家与市民社会[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邓正来,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