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权与对人权的区分及其实质

被引:35
作者
冉昊
机构
[1] 北京大学
关键词
对物权; 对人权; 当事人的知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D91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对物权和对人权产生于罗马法诉讼格式的影响,出现于一千年后的注释法学派理论中,并由于日尔曼法获得了广泛的实践应用,其含义日益多元,发展至今具备了至少三重含义对物、支配、对世。这三点内在贯通,又分别构成了物权性的决定要件。但由于罗马法诉讼格式已被抛弃,在现代权利话语语境下,三者的联系需要新的逻辑支撑,为此,可通过“当事人的知晓”做出一定的诠释,并以此为据,将意思自治的近代民法推进到意思推定的现代民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法国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法)雅克·盖斯旦(JacquesGhestin), 2004
[2]  
制定科学的民法典[M]. 法律出版社 , 孙宪忠主编, 2003
[3]  
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法)勒内·达维(ReneDavid)著, 2002
[4]  
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苏永钦著, 2002
[5]  
民法总则[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著, 2001
[6]  
民法总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史尚宽著, 2000
[7]  
法国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尹田 著, 1998
[8]  
德国当代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孙宪忠著, 1997
[9]  
法学阶梯[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古罗马)盖尤斯著, 1996
[10]  
Aftervirtue .2[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UniversityofNotreDamePress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