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4
作者
朱乾浩,俞碧霞
许复华
机构
[1]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
[2] 浙江农业大学
关键词
低酚棉,产量性状,基因效应,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3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Hayman(1954)双列杂交分析法对10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壳指和种仁率存在上位性效应,单株结铃数、衣分、衣指、子指、不孕子率、黄花率和霜前花率符合加——显遗传模型。显性基因对衣指、子指的作用很小;单株结铃数、衣分、黄花率和霜前花率以加性效应为主,表现为部分显性;不孕子率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超显性。多数产量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遗传力最高的是衣分和霜前花率。选用衣分高,早熟性好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通过早代选择就可有效地改良这两个性状;单株结铃数需连续选择才能奏效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陆地棉杂种优势及自交衰退的遗传分析 [J].
王学德 ;
潘家驹 .
作物学报, 1991, (01) :18-23
[2]   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17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计 [J].
吴振衡 ;
刘定俊 ;
莫惠栋 .
遗传学报, 1985, (05) :344-34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