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与下扬子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的对比

被引:8
作者
何金祥,徐克勤,顾连兴,胡文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南岭,下扬子,块状硫化物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南岭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与下扬子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均产生在大陆地壳背景上的断裂拗陷带中,主要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本文通过对上述两地欧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矿床类型、矿床共生组合特征、伴生组份、产出特征、基底成份和性质,沉积大地构造环境、成矿温度、盐度、溶液成份、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的综合对比,认识到南岭和下扬子地区块状硫化矿床在所有以上方面均存在明显不同,从而将南岭和下扬子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分别命名为"南岭式""下扬子式",并探讨了它们与地壳演化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25 / 6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狮涝山铁帽型金矿床原生含金黄铁矿矿体成因研究 [J].
何金祥,朱雅林,于国珍,陈玉龙,林刚,王秉衡,苏立洛 .
地质与勘探, 1994, (01) :33-37
[2]   长江中下游早元古代基底的发现及意义 [J].
邢凤鸣 ;
徐祥 ;
李志昌 .
科学通报, 1993, (20) :1883-1886
[3]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成矿构造动力研究 [J].
邱小平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2) :57-72
[4]   江西九瑞地区两个成矿系列的铜矿床 [J].
季绍新 ;
王文斌 ;
邢文臣 ;
巫怀仁 ;
周汉民 ;
薛运义 .
矿床地质, 1989, (02) :14-24
[5]   广东红岩黄铁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机制 [J].
蒋明霞 .
地球科学, 1987, (04) :365-374
[6]   宁镇山脉发现前震旦系——埤城群附视频 [J].
闵庆魁 .
地层学杂志, 1987, (02) :130-134+162
[7]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侵入岩的成因 [J].
毛建仁 ;
岳元珍 ;
苏郁香 ;
陈三元 ;
赵曙良 ;
程启芬 .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6, (03) :16-28
[8]   论长江中、下游中石炭世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 [J].
顾连兴 ;
徐克勤 .
地质学报, 1986, (02) :176-188+218
[9]   试论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海底火山热泉(喷气)成矿作用 [J].
蔡宏渊 ;
张国林 .
矿产与地质, 1985, (04) :13-21
[10]   江西武山中石炭世海相火山岩和块状硫化物矿床 [J].
顾连兴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84, (04) :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