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珠江口外近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

被引:19
作者
张德荣
陈繁荣
杨永强
张凌
吕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沉积物间隙水; 营养盐剖面; 界面过程; 交换通量; 珠江口近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基于2002年夏季(7月)对珠江口外近海的生态环境调查,获取了该海域沉积物间隙水的营养盐剖面资料,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通量,并且与实验测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下降解大大提高了间隙水中的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含量,导致这些营养盐总体上从沉积物内部向沉积物/水界面转移。但在该界面附近,铵盐被不同程度地硝化,所形成的硝酸盐又被不同程度地反硝化;磷酸盐和硅酸盐交换通量则受到自生矿物沉淀与溶解、吸附与解吸作用的影响,因此营养盐的净交换通量是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综合结果。模拟实验研究显示,该海区NH4+、NO3-、NO2-、PO43-和SiO44-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分别为-0.197—1.93、-0.558—0.178、-0.064—-0.009、-0.079—0.126和-6.89—7.00 mmol.(m2.d)-1。根据营养盐剖面资料计算的交换通量不仅很小,交换通量方向也往往与实验结果不符。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桑沟湾和胶州湾夏季的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研究 [J].
张学雷 ;
朱明远 ;
汤庭耀 ;
王英 ;
刘岗 ;
Jean-Louis M.Martin .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1) :1-4
[2]   海岸带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J].
彭晓彤 ;
周怀阳 .
海洋通报, 2002, (03) :69-77
[3]   鸭绿江口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J].
叶曦雯 ;
刘素美 ;
张经 .
环境科学, 2002, (03) :92-96
[4]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中营养盐剖面分布和界面交换通量 [J].
潘建明 ;
周怀阳 ;
扈传昱 ;
刘小涯 ;
董礼先 ;
张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3) :52-59
[5]   大鹏湾大梅沙海域氮、磷含量及富营养化状态 [J].
杨美兰 ;
林燕棠 ;
钟彦 .
海洋环境科学, 1999, (04) :14-18
[6]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间营养物质的扩散通量 [J].
宋金明 ;
李鹏程 .
海洋科学, 1996, (05) :43-50
[7]   沉积物中营养盐对大鹏湾赤潮影响的初步探讨 [J].
杨炼锋 ;
李锦蓉 ;
余汉生 .
海洋与湖沼, 1995, (S1) :83-87
[8]   初析赤潮成因研究的围隔实验结果──几个理化因子与硅藻赤潮的关系 [J].
林昱 ;
庄栋法 ;
陈孝麟 ;
唐森铭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39-145
[9]  
中国近海沉积物-海水界面化学[M]. - 海洋出版社 , 宋金明著, 1997
[10]  
Benthic fluxes in San Francisco Bay[J] . Douglas E. Hammond,Christopher Fuller,Dana Harmon,Blayne Hartman,Michael Korosec,Laurence G. Miller,Rebecca Rea,Steven Warren,William Berelson,Stephen W. Hager.Hydrobiologia . 198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