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性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6
作者
时安云
贺红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
关键词
缺血心肌; 再灌注性损伤; 心肌功能; 灌流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对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已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虽然再灌注可以挽救缺血的濒危心肌,但在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可以引起出血姓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心律紊乱以至于心室纤颤及持久的心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损害作用。对再灌注性损伤的机制的探讨,除有利于进一步认识该现象的本质外,还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一、能量代谢异常1976年,Theroux报道,狗冠脉左旋支结扎2小时后进行再灌注,采用植入性超声晶体测量节段的心肌收缩功能表明,梗塞区周围心肌功能恢复需4周以上。对5至15分钟缺血心肌的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可持续24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54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