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恢复增强

被引:20
作者
刘海文 [1 ,2 ,3 ]
周天军 [2 ]
朱玉祥 [4 ]
林一骅 [2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重庆市气象局
[4]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降水; 年代际变化; 海陆热力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严重的旱涝异常.东亚夏季风何时恢复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亚夏季风表现出恢复增强的特征,尽管其增强的幅度仍未达到1965~1980年间的水平;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年代际北移,表现为淮河流域(110°~120°E,30°~35°N)夏季降水增加.东亚夏季风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增强,和海陆热力差异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65 / 7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全球变暖情景下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变化对海陆增温的不同响应 [J].
孙颖 ;
丁一汇 .
科学通报, 2011, (Z2) :2424-2433
[2]   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 [J].
司东 ;
丁一汇 ;
柳艳菊 .
科学通报, 2010, 55 (01) :68-73
[3]   2003年与2005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J].
张娇 ;
王东勇 ;
田红 ;
朱红芳 ;
陈晓红 .
气象科学, 2008, (04) :402-408
[4]   气候变化的归因和预估模拟研究 [J].
周天军 ;
李立娟 ;
李红梅 ;
包庆 .
大气科学 , 2008, (04) :906-922
[5]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 [J].
赵琳娜 ;
杨晓丹 ;
齐丹 ;
刘睿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6) :728-737
[6]   20世纪后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自然属性 [J].
姜大膀 ;
王会军 .
科学通报, 2005, (20) :74-80
[7]   华北汛期降水多尺度特征与夏季风年代际衰变 [J].
戴新刚 ;
汪萍 ;
丑纪范 .
科学通报, 2003, (23) :2483-2487
[8]   华北汛期降水量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之间的线性关系 [J].
陆日宇 .
科学通报, 2003, (07) :718-722
[9]  
The Influence of Tibetan Plateau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sian Monsoon[J]. 吴爱明,倪允琪.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7(04)
[10]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Ⅱ.海平面气压和500hPa高度变化 [J].
严中伟 ;
季劲钧 ;
叶笃正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 (08) :87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