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类合作网络的科研创新团队成员遴选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例

被引:3
作者
魏瑞斌 [1 ,2 ]
袁军鹏 [2 ]
田大芳 [1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显性合作网络; 隐性合作网络; 创新团队; 社会网络分析;
D O I
10.16353/j.cnki.1000-7490.2013.11.008
中图分类号
G311 [组织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提出了基于显性合作网络和隐性合作网络的两种团队成员遴选方法,并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显性合作网络适合以人为中心来遴选团队成员,隐性合作网络适合以研究主题为中心来遴选团队成员。具体团队组建时可以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科研合作网络特征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 [J].
张鹏程 ;
彭菡 .
科研管理, 2011, 32 (07) :104-112
[2]   中文网站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 [J].
张世怡 ;
刘春茂 .
情报科学, 2011, 29 (02) :246-252
[3]   基于SNA的中国管理科学科研合作网络分析——以《管理评论》(2004-2008)为样本 [J].
张利华 ;
闫明 .
管理评论, 2010, 22 (04) :39-46
[4]   高管团队心理契约、集体创新与团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J].
王晶晶 ;
杜晶晶 .
管理学报, 2009, 6 (05) :671-677
[5]   SNA与MSA在揭示知识结构中的比较研究 [J].
宋歌 .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08) :106-109+121
[6]   基于作者簇的科研合作网络模型 [J].
王福生 ;
石秀春 ;
杨洪勇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01) :35-37+34
[7]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 [J].
卜祥云 ;
唐贵伍 ;
蔡翔 .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10) :90-92
[8]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发团队绩效评价 [J].
路变玲 ;
黄国青 ;
闫博华 .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07) :315-317+312
[9]   科学家合作网络的聚类分析 [J].
张鹏 ;
李梦辉 ;
吴金闪 ;
狄增如 ;
樊瑛 .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5, (02) :30-34
[10]   现代科研模式下的科研群体管理研究 [J].
魏传忠 ;
刘国传 ;
靳萍 ;
王海鹏 .
中国科技论坛, 2005, (01)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