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方向

被引:46
作者
周进高 [1 ,2 ,3 ]
辛勇光 [1 ,3 ]
谷明峰 [1 ]
张建勇 [1 ,3 ]
郝毅 [1 ]
李国军 [1 ]
倪超 [1 ]
吕玉珍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院
[2] 西南石油大学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三叠世; 勘探方向; 风化壳; 储集层特征; 岩相古地理; 气藏类型; 颗粒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以来,在四川盆地LG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取得勘探突破,揭开了雷四段岩性气藏的勘探序幕。为寻找近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雷口坡组各层段残余地层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储层类型和分布以及气藏解剖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井震结合的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成藏等综合分析,认为:①该区雷口坡组残余地层厚度一般为600~1200 m,川西凹陷保存较全,华蓥山断裂以东地区剥蚀强烈,沿泸州—开江古隆起整个雷口坡组已被剥蚀殆尽;②雷口坡期四川盆地为障壁蒸发澙湖沉积,由雷一—雷四期,膏盐湖中心从川中南充地区,逐渐扩大至简阳,最后迁移至盐亭—蒲西地区,围绕膏盐湖分布白云岩坪及颗粒滩;③发育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2类储层,前者分布在大川中地区,后者分布于川中磨溪—广安地区及龙门山前缘带;④存在构造气藏和岩性气藏2种气藏类型;⑤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和雷一、雷三段颗粒滩是有利勘探领域,大川中地区(包括LG和九龙山地区)是风化壳勘探的主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121 +1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蜀南地区天然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J].
李其荣 ;
杜本强 ;
隆辉 ;
谢伟 ;
李军 ;
路云香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10) :21-23+27+135
[2]   川中龙女寺地区雷一亚段构造解释方法 [J].
刘丽华 ;
刘定锦 ;
李乐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2) :45-48+134
[3]   从四川盆地看古隆起成藏的两重性 [J].
黄籍中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2) :12-17+130
[4]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类型及成因 [J].
沈安江 ;
周进高 ;
辛勇光 ;
罗宪婴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04) :19-28
[5]   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 [J].
张廷山 ;
陈晓慧 ;
姜照勇 ;
胡东风 ;
谢刚平 ;
黄世伟 ;
兰光志 .
沉积学报, 2008, (04) :583-592
[6]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岩相古地理 [J].
林良彪 ;
陈洪德 ;
张长俊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3) :51-58
[7]   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J].
冉隆辉 .
天然气工业, 2006, (12) :42-44+194
[8]   海西-印支期中国南方的盆地演化与层序格架 [J].
陈洪德 ;
侯明才 ;
刘文均 ;
田景春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29-635
[9]   四川宣达盐盆富钾富矿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意义研究 [J].
林耀庭 ;
姚有成 ;
康正华 ;
王宁军 .
盐湖研究, 2004, (01) :8-18
[10]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J].
李晓清 ;
汪泽成 ;
张兴为 ;
刘琴 ;
燕金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34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