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建构中的时间取向

被引:7
作者
殷曼楟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民族认同; 认同建构; 建构路径; 时间取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55 [民族性、民族心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民族认同的建构与“时间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民族认同的两大建构路径,即“现在—未来”导向路径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可以看出,在时间性的三个层面里,“现在”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现在—未来”导向的路径从未来寻求合法性,主张现代与传统的断裂,民族认同的建构所依据的是精英知识分子所设定的民族国家的规划。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则是从过去寻找合法性,以回归传统、挖掘新的传统或是重构传统的方式,通过与“过去”建立起联系,使自身权威化。无论是哪一种路径,民族认同建构都是以“现在”为核心的。因此,在民族认同建构的“时间性”问题中,“现在”之重要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是现代现象,它更是重组过去和未来关系的关键。相对于“真实的过去”的不可改变,“未来”的不确定,“现在”却为建构者的主体经验参与到认同建构中提供了机遇。在重组过程中,建构者得以充分调用“过去”和“未来”的资源,使民族认同获得它所需要的多元的合法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想象的共同体.[M].(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2]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M].(美)杜赞奇著;王宪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3] 民族与民族主义.[M].(英)厄内斯特·盖尔纳著;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 [4] 中国期刊发展史.[M].宋应离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 [5] 钱玄同文集.[M].钱玄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6] 热烈与冷静.[M].林毓生著;朱学勤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 [7] 民国教育史.[M].李华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 [8]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M].陈 崧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9]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林毓生著;.三联书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