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农田长期施肥小麦氮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

被引:14
作者
李虹儒 [1 ,2 ]
许景钢 [1 ]
徐明岗 [3 ]
李淑芹 [1 ]
张文菊 [3 ]
高静 [3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小麦; 氮肥回收率; 时间演变; 空间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小麦氮肥回收率的时间演变特征及空间差异,为农田氮肥合理施用及提高氮肥回收率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土娄)土、潮土、褐土、灰漠土、黄棕壤、黑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和红壤上设置的15~24年的长期试验的氮肥回收率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下,小麦氮肥回收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降低速率为红壤(7.24)>黄棕壤(4.16)>(土娄)土(1.48)、中性紫色土(1.44)、潮土(1.06)>石灰性紫色土(0.60);化肥配合及与有机肥配施(NP、NPK、NPKM)的氮肥回收率在潮土、灰漠土、黄棕壤、黑土、中性紫色土上随时间变化不大。化肥配合施用(NPK)下,(土娄)土、潮土、褐土、灰漠土、黄棕壤、黑土、中性紫色土、红壤和石灰性紫色土上的小麦氮肥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76.8%、73.4%、56.4%、44.9%、44.4%、33.8%、41.7%、33.6%、26.2%。小麦氮肥回收率以北方暖温带的(土娄)土、潮土、褐土大于南方中亚热带紫色土和北方中温带的黑土。
引用
收藏
页码:336 / 3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J].
孟琳 ;
王强 ;
黄启为 ;
杨兴明 ;
徐阳春 ;
沈其荣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01) :68-71+76
[2]   水稻强化栽培下不同氮肥管理对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J].
杨祥田 ;
林贤青 ;
曾孝元 ;
王旭辉 ;
罗三镯 .
土壤通报, 2007, (03) :463-466
[3]   华北潮土长期试验中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 [J].
蔡祖聪 ;
钦绳武 .
土壤学报, 2006, (06) :885-891
[4]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J].
陈磊 ;
郝明德 ;
张少民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5) :101-105
[5]   褐潮土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产功能演化研究 [J].
李秀英 ;
李燕婷 ;
赵秉强 ;
李小平 ;
王丽霞 ;
张振山 .
作物学报, 2006, (05) :683-689
[6]   高肥力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氮肥效应和几种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J].
冯涛 ;
杨京平 ;
施宏鑫 ;
郑洪福 ;
孙军华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01) :60-64
[7]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研究 [J].
叶全宝 ;
张洪程 ;
魏海燕 ;
张瑛 ;
汪本福 ;
夏科 ;
霍中洋 ;
戴其根许 ;
.
作物学报, 2005, (11) :38-44
[8]   施肥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J].
张磷 ;
黄小红 ;
谢晓丽 ;
谢耀均 ;
王运房 .
广东农业科学, 2005, (02) :46-49
[9]   一个稻麦作物氮肥利用率的统计模型 [J].
姜军 ;
黄耀 ;
杨兆芳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57-60
[10]   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J].
田秀英 ;
石孝均 .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