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尖峰岭两类热带山地雨林次生群落在15年演替过程中的林木消长(英文)

被引:8
作者
黄世能
李意德
王伯荪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次生演替; 林木死亡与增补;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两块对照固定样地 (840 1和 840 2 )为对象 ,研究了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两类采伐迹地次生群落在过去 15年的演替过程中胸径≥ 7.0 cm林木种类、个体数及胸高断面积的消长格局 ,结果表明 :1)常遭台风及一些人为活动干扰、源于大面积采伐迹地的 840 1群落比位于保护区核心区、源于小面积采伐迹地的 840 2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但两样地林木的个体密度随演替进程的变化均较缓慢 ,前者减少 3.9% ,后者增加 14.2 %。2 )常见种(即 1984年在 0 .2 hm2样地中个体数≥ 5的种类 ,绝大多数为群落优势种或先锋树种 )在 15年演替过程中种类数量保持不变 ,非常见种种类数量增加 31% ,常见种与非常见种个体密度在时间上的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3)林木死亡率总体上随胸径增大而减少。常见种的林木死亡率显著高于非常见种的林木死亡率 ,与此相反 ,林木的个体增补主要来自非常见种 (占 89.3% ) ,840 2样地的个体置换率 (增补数量 /死亡数量 )比 840 1高 90 % ;不同观测年份个体增补数量的变化与死亡数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林分胸高断面积的相对增长量主要受常见种的消长及样地总置换率的影响 ,总体上看 ,840 2样地的相对增长量高于 840 1样地 ,前者为 2 .48% ,后者为 1.6 9%。5 )热带山地雨林次生群落
引用
收藏
页码:710 / 7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更新群落的初步分析 [J].
黄全 ;
李意德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8, (01) :14-24
[2]  
Pattern and process in neotropical secondary rain forests: the first 100 years of succession[J] . Bryan Finegan.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 1996 (3)
[3]  
The dynamics of tree populations in tropical forest: a review[J] . M. D. Swaine,Diana Lieberman,F. E. Putz.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 . 1987 (4)
[4]  
A General Hypothesis of Species Diversity[J] . Michael Huston.The American Naturalist . 19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