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图书馆活动中对话关系的转变

被引:14
作者
夏文华
杨艳燕
机构
[1] 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图书馆活动; 主体间性; 对话; 馆员角色;
D O I
10.13663/j.cnki.lj.2007.11.006
中图分类号
G250 [图书馆学];
学科分类号
1205 ; 120501 ;
摘要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它的核心在于以交互原则取代主从原则,以对话取代独白。以主体间性理论观照图书馆活动,建构馆员、文献与读者之间共在的主体间性关系。图书馆活动的本质在于主体间基于交往的平等对话,馆员角色应定位于这种多元对话的策动者、组织者、建构者。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对话:传播的本质回归[J]. 李忱.现代传播. 2004(03)
[2]   公共知识中心与公共知识管理——再论图书馆的本质和定义 [J].
龚蛟腾 ;
侯经川 ;
文庭孝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 (06) :16-20
[3]   关于知识自由与图书馆 [J].
蒋永福 .
图书馆杂志, 2003, (08) :9-12
[4]   西方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嬗变 [J].
铁省林 .
齐鲁学刊, 2003, (02) :73-76
[5]   主体间性与交往 [J].
王仁宇 .
南都学坛, 2001, (02)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