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视角的分析

被引:16
作者
李月
机构
[1]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ECFA; 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 产业合作模式; 合作战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驱动模式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问题。对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应采取共创华人品牌、逐渐打入国际市场的合作方式,区位优势主要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于生产者驱动产业,应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合作,智力密集度高的环渤海地区最为适合;对于混合驱动产业,合作重点应是共同标准的研发与制定,综合实力强的长三角地区最具优势。对此提出三点配套政策:借助ECFA与搭桥项目,建立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发展总部经济,推动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共同"走出去";结合"十二五"规划,提早部署两岸产业合作重点及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台湾六大新兴产业规划与两岸经济合作 [J].
张远鹏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 (06) :85-90
[2]   金融危机及全球化生产网络演化下的两岸产业合作研究 [J].
樊万选 ;
唐海峰 .
经济研究参考, 2009, (52) :20-24
[3]   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 [J].
杨汝岱 ;
姚洋 .
经济研究, 2008, (08) :29-41+64
[4]   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 [J].
张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1) :40-48
[5]   两岸垂直分工抑或水平分工?——一个全球商品链分析之观点 [J].
罗加德 .
公共管理评论, 2004, (02) :13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