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散的测定和模拟计算研究进展

被引:25
作者
胡继超
张佳宝
冯杰
机构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蒸散; 测定方法; 蒸散模拟;
D O I
10.13758/j.cnki.tr.2004.05.006
中图分类号
S152.73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蒸散是地表水分循环重要而复杂的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蒸散测定和模拟的最新进展。在测定方法上,TDR、微蒸渗仪和涡度相关技术的使用明显增加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强,自动化和传感器制造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蒸散测定的精度和时空分辨率。在模拟计算方面,应用Prierstley-Taylor公式、Penman公式、Penman-Monteith方程等单一模型较多,但研究上已转向以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为基础可估算不同植被类型和下垫面蒸散的多层模型。遥感估算区域蒸散进展明显,已提出了多种遥感估算模式。互补相关模型也在估算区域蒸散上得到重视和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92 / 4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豫北地区水分生态环境要素演变及其意义 [J].
徐富安 ;
赵炳梓 ;
唐万龙 .
土壤学报, 2003, (01) :29-36
[2]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计算的遥感模型 [J].
陈云浩 ;
李晓兵 ;
史培军 .
气象学报, 2002, (04) :508-512
[3]   SPAC系统中的水热CO2通量与光合作用的综合模型(Ⅰ)模型建立 [J].
罗毅 ;
于强 ;
欧阳竹 ;
唐登银 .
水利学报, 2001, (02) :90-97
[4]   互补相关陆面蒸散发模型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径流深估算中的应用 [J].
李桃英 .
水文, 2001, (01) :40-41
[5]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多种计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比较 [J].
毛飞 ;
张光智 ;
徐祥德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0, (S1) :128-136
[6]   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 [J].
马耀明 ;
王介民 ;
Massimo Menenti ;
Wim Bastiaanssen .
气象学报, 1999, (02) :53-62+130
[7]   大型蒸渗仪与小型棵间蒸发器结合测定冬小麦蒸散的研究 [J].
刘昌明 ;
张喜英 ;
由懋正 .
水利学报, 1998, (10) :3-5
[8]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能量传输模拟和验证 [J].
莫兴国 .
气象学报, 1998, (03) :68-77
[9]   时域反射法(TDR)测定红壤含水量的精度 [J].
高国治 ;
张斌 ;
张桃林 ;
孙玉龙 .
土壤, 1998, (01) :48-50
[10]   农田土壤水分测定三种方法的比较 [J].
龚元石 ;
李春友 ;
李子忠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3)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