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城市适应力思考——从非经济视角进行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9
作者
谢华
李松柏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城市; 适应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120404 ; 0302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被大量征用,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对河南省郸城县600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范围狭窄、身份认同存在偏差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增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力,应从多方面努力,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失地农民的交往认知,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领域;健全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提供制度保证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0+106 +1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 [J].
周晓虹 .
社会学研究, 1998, (05) :60-73
[2]  
自我的根源[M]. 译林出版社 , (加)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著, 2001
[3]  
人的现代化[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殷陆君编译,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