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11
作者
马文彦 [1 ]
冯新 [2 ]
杨芙蓉 [2 ]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2] 湖北省襄樊市气象局
关键词
非锋性斜压带; 斜压槽;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非地转湿Q矢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温度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6—7日和7月9—10日发生在江淮流域及其附近的两次暴雨过程的地面要素分布特征,发现强降水带分布在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附近。然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矢量诊断解释了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产生强降水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在地面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处易发生锋生和斜压现象,从而诱发强降水。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一次辽宁秋季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J].
孙欣 ;
蔡芗宁 ;
黄阁 .
气象, 2007, (09) :83-93
[2]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分析 [J].
刘运成 .
气象, 2006, (12) :43-49
[3]   Q矢量和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J].
赵桂香 ;
程麟生 ;
李新生 .
气象, 2006, (06) :25-30
[4]   完全Q矢量的引入及其诊断分析 [J].
姚秀萍 ;
于玉斌 .
高原气象, 2001, (02) :208-213
[5]   非地转湿Q矢量及其在华北特大台风暴雨中的应用 [J].
姚秀萍 ;
于玉斌 .
气象学报, 2000, (04) :436-446
[6]   昆明准静止锋的准地转Q矢量分析 [J].
李英 ;
段旭 ;
潘里娜 .
气象, 1999, (08) :6-10
[7]   湿Q矢量表达式及其应用 [J].
张兴旺 .
气象, 1998, (08) :4-8
[8]   准地转Q矢量诊断场与暴雨关系的分析 [J].
杨小艳,曹希孝 .
气象, 1995, (11)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