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根性意涵的社会调试与价值重建研究

被引:34
作者
陶玉霞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意涵; 根性诉求; 社会价值; 异化;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5.05.018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论文从历史演进和意识建构角度阐释了现代异化背景下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根性诉求,构建了乡村旅游中乡村意涵与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解析框架,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根性诉求异化机理。结论认为,深刻的人地关系意识和哲学认同养成的亲土心理结构与田园精神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力源,基于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人性异化与身份认同危机的后现代反叛是乡村旅游的现代引擎,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而多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又导致了乡村从生产性到消费性的转换、乡村旅游需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乡村旅游急需深刻的反思与革命,扭转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并在乡村与旅游传统的回归中逐步实现乡村与人性的文化救赎。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乡土中国.[M].费孝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78-7-301-17482-1
[2]  
乡村建设理论.[M].梁漱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费孝通九十新语.[M].费孝通著;.重庆出版社.2005,
[4]  
先贤的民主.[M].(美) 郝大维; (美) 安乐哲;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5]  
健全的社会.[M].(美)埃里希·弗罗姆(ErichFromm)著;蒋重跃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6]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M].(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著;杨春学译;.商务印书馆.1997,
[7]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8]  
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 编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9]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郑文俊.华中农业大学.2009, 07
[10]  
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潘顺安.东北师范大学.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