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及其逻辑: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6
作者
刘志昌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变迁; 解释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从小到逐步扩大,再到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状况是先恶化后改进,呈倒"U"型。影响均等化的因素主要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多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不断变化,相互影响,决定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演变路径。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2006年以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探析 [J].
刘志昌 .
社会主义研究, 2013, (06) :105-109
[2]   古巴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J].
毛相麟 .
科学决策 , 2007, (08) :54-55
[3]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平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J].
粟丹 .
贵州社会科学, 2007, (05) :124-129
[4]   1949~2002年: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经验 [J].
赵德馨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7, (02) :29-38+125
[5]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探析 [J].
励维志 ;
李安增 .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5) :2-5+12
[6]   毛泽东和邓小平公平与效率观之比较 [J].
罗伟 .
毛泽东思想论坛, 1994, (03) :48-50
[7]  
外国农村公共服务研究.[M].程又中;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8]  
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M].杨玲;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9]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郑功成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  
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M].李迎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