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松辽盆地白垩系富长石砂岩中次生孔隙形成机制与控制因素
被引:10
作者
:
邢顺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邢顺洤
姜洪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姜洪启
机构
:
[1]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1991年
/ 01期
关键词
:
次生孔隙;
砂岩;
溶解作用;
形成条件;
松辽盆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运用对长石溶解试验研究成果,结合松辽盆地富长石砂岩中存在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实例,研究并提出了与储集层相邻的油气源岩(暗色泥岩)也是酸源层的观点;讨论了Ⅲ型干酪根产生的大量有机酸是溶解长石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的主要机制;提出泉头组三、四段和登娄库组二段的暗色泥岩的分布,控制了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分布;指出成岩期发育的断裂带和生储层中不整合面(或剥蚀面)是传导流体、控制次生孔隙发育带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