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31
作者
李泽红 [1 ]
董锁成 [1 ]
李宇 [1 ]
李雪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旅游研究院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水足迹; 武威绿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73 [水源];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摘要
农业活动通过改变绿洲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系统而影响着绿洲的稳定性。1950—2007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上涨了近7倍,而农业水足迹效率仅提高1.75倍;粮食作物水足迹比例过大,57 a间平均达74.32%,其中,2002年以前粮食作物水足迹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在2002年达到最低点58.63%之后开始出现反弹。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需求所驱动的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规模扩大和农业开发强度加大,是农业水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适当压缩农业规模,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大政府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和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是控制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增长过快,维护绿洲生态系统稳定的有效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10 / 4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台县农作物灌溉水分生产力年际变化 [J].
武俊霞 ;
胡广录 .
发展, 2009, (08) :116-117
[2]   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1997—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的SFA分析 [J].
王学渊 ;
赵连阁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3) :10-18+110
[3]   绿洲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J].
李泽红 ;
董锁成 ;
李宇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48-56
[4]   甘肃省2003年的水足迹评价 [J].
王新华 ;
徐中民 ;
李应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115-121
[5]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J].
王新华 ;
徐中民 ;
龙爱华 .
冰川冻土, 2005, (05) :774-780
[6]   中部四省虚拟水贸易的初步研究 [J].
王新华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04, (09) :30-33
[7]   浅议武威绿洲农业困境和出路 [J].
杨思忠 ;
李海燕 ;
陈秀萍 ;
王建林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04) :67-70
[8]   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J].
程国栋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 (04) :260-265
[9]   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水资源系统分析 [J].
张勃,石培基,赵军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3) :73-79
[10]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邓聚龙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