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微滤工艺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3
作者
陶润先 [1 ]
陈立 [1 ]
万宁 [2 ]
郭兴芳 [1 ]
朱开东 [1 ]
机构
[1]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2] 天津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关键词
混凝; 微滤; 生物稳定性; BDOC; 总磷;
D O I
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2.01.015
中图分类号
TU991.2 [净水工程(给水处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滦河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混凝-微滤工艺对原水中营养物的去除效果和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该工艺对DOC的去除率随混凝剂投加量的提高而增加,在FeCl3投加量为2mg/L时,DOC的平均去除率达到22.4%.该工艺可有效去除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和总磷,并分别达到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阈值要求(BDOC<0.25mg/L和TP<5μg/L);同时,工艺出水的细菌再生长潜力(BRP)比原水降低1个数量级.因此采用混凝-微滤工艺可有效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控制水中细菌再生长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净水工艺对有机物去除的研究[D]. 方华.东南大学 2006
[2]  
饮用水膜深度处理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董秉直, 2006
[3]   以AOC评价管网水中异养菌的生长潜力 [J].
李爽 ;
张晓健 ;
范晓军 ;
刘慧敏 ;
汪浩 ;
叶慧娟 .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01) :46-49
[4]  
Bacterial dynamics inthe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of Brussels. Niquette P,Servais P,Savoir R. Water Research . 2001
[5]   总磷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 [J].
桑军强 ;
张锡辉 ;
周浩晖 ;
王占生 .
水科学进展, 2003, (06) :720-724
[6]   BDOC值对管网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J].
李欣 ;
袁一星 ;
马建薇 ;
宋学峰 ;
李红梅 .
中国给水排水, 2004, (08) :10-12
[7]   饮用水中BDOC测定动力学研究 [J].
刘文君 ;
吴红伟 ;
王占生 ;
张弥 ;
樊康平 ;
徐欣 .
环境科学, 1999, (04) :21-24
[8]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
[9]  
给水管道卫生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赵洪宾等, 2008
[10]  
Application of new bacterial regrowth potential method for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a clear evidence of phosphorus limitation. Sathasivan A,Ohgaki S. Water Research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