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认为 ,与传统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和价值模式契合的原生形态的衰落 ,以及与现代文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蜕变形态的衍生 ,构成了本世纪中国民间美术随文化主流的价值调整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从文化学意义上看 ,这一切显示了手工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阶段性对立 ,而并非文化价值判断的终结。世纪末的诸多迹象表明 :工业文明“高技术”的消极方面 ,日益激发着“高情感”的补偿要求。由此不断汇聚的战略眼光 ,势必把“手工文化”建设提升为跨向新世纪的一个涉及文化结构合理性的重大社会实践主题。这预示了“手工文化”性质的新型“民间美术”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