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脑微出血中医证候演变及其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杨楠
王本国
何丽
林棉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微出血(CMB); 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 中医证候; 血瘀证;
D O I
10.13457/j.cnki.jncm.2013.01.006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脑微出血(CMB)患者中医证候的演变,并探讨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348例,常规行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GRE-T2*W)I,分为合并CMB组及不合并CMB组。入院后2天、2周及12周分别进行中医证候采集,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中医证候组成及演变。结果:对348例急性中风患者入院2天进行中医证候采集,显示实证为主,虚证较少,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痰证>血瘀证>火热证>风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入院后2天合并CMB组与不合并CMB组比较,血瘀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证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合并CMB组出现痰证及血瘀证的频率最高,而不合并CMB组出现痰证及火热证频率最高。入院2周合并CMB组与不合并CMB组比较,血瘀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证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以出现痰证及血瘀证的频率最高。入院12周合并CMB组与不合并CMB组比较,血瘀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证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以出现血瘀证的频率最高。结论:合并CMB的急性中风患者,血瘀证作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贯穿整个病程的始终,成为核心证候,血瘀证与合并CMB的中风具有相关性,建议对此类患者进行活血化瘀的二级预防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3]   Cerebral microhemorrhage [J].
Viswanathan, A ;
Chabriat, H .
STROKE, 2006, 37 (02) :55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