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探析

被引:14
作者
徐本鑫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资源; 文化景观; 旅游资源; 法律制度;
D O I
10.16323/j.cnki.lykx.2010.05.003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30108 ;
摘要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中国现有的类型化部门立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保护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自然的整体性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环境法学研究.[M].周珂;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研究.[M].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 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余久华; 编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M].王献溥;崔国发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  
追思自然.[M].吴国盛著;.辽海出版社.1998,
[6]   自然保护地的土地权属法律问题研究 [J].
温兴来 ;
包李梅 .
知识经济, 2010, (08) :35-36
[7]   对铁路选线涉及的景观保护区法规的解读 [J].
何吉成 ;
徐雨晴 .
中国园林, 2010, 26 (03) :36-39
[8]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制衡机制失衡与政府规制优化 [J].
章尚正 ;
马贤胜 .
旅游科学, 2009, 23 (05) :1-7
[9]   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争议与重构 [J].
肖建华 ;
胡美灵 .
法学杂志, 2009, 30 (10) :67-69
[10]   自然保护区立法中部门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 [J].
张强 ;
薛惠锋 ;
刘雪艳 .
系统工程 , 2009, (09) :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