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理群论、层次论和优化论模型

被引:3
作者
王忠
杨明均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植物多糖; 药理作用; 无效成分; 优化论; 动物模型; 群论; 数学理论; 层次论;
D O I
10.13412/j.cnki.zyyl.1998.03.025
中图分类号
R289.1 [方论];
学科分类号
100504 ;
摘要
中药复方药理群论、层次论和优化论模型王忠杨明均(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每味中药均含有多种成分,既存在有效部位,又混杂无效甚至有毒物质,由数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其化学成分就更为复杂。对复方的研究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之一。中药复方由严谨的配伍和恰...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证的研究专家谈 [J].
张枢明 .
中医杂志, 1996, (07) :430-434
[2]   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十年进展 [J].
富杭育,刘干中 .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6, (03) :201-206
[3]   中医证实质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陈家旭 .
医学与哲学, 1995, (03) :131-134
[4]   部分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 [J].
窦明金,靖士侠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4, (02) :80-82
[5]   茯苓聚糖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J].
王云萍 ;
戴荣兴 .
中成药, 1992, (10) :29-30
[6]   论补肾药对虚证的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调节作用 [J].
沈自尹 .
中医杂志, 1988, (10) :64-67
[7]   木香槟榔丸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初探 [J].
王学刚 .
中兽医医药杂志, 1987, (02) :3-5
[8]  
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M]. 重庆出版社 , 邓文龙 编写,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