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与系统演化的视角

被引:3
作者
冯志军 [1 ]
明倩 [2 ]
康鑫 [3 ]
机构
[1] 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产业创新系统; 协调发展; 演化; 二象对偶理论;
D O I
10.14059/j.cnki.cn32-1276n.2014.01.003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时空演化特征,运用二象对偶理论将产业创新系统视为由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二象子系统构成的具备完全时空意义的动态系统。其中,前者是客观实在的物质子系统,后者则是由该物质子系统所映射的属性构成的虚像子系统。从这一新视角,研究产业创新系统演化的本质,重新界定产业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产业创新系统二象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量子论的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J].
邱尔妮 ;
邱尔卫 ;
王臣业 ;
栾海峰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13) :144-148
[2]   基于玻尔原子模型的知识创新新解 [J].
史丽萍 ;
唐书林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12) :1797-1806+1853
[3]   再思土地利用的相容性——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模式的思考 [J].
林莉 ;
王英行 .
现代城市研究, 2011, 26 (11) :64-68
[4]   竞争情报分析的二象性空间模式研究 [J].
姚伟 ;
刘玉照 ;
吉鸿荣 ;
李耀昌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33 (11) :11-14+22
[5]   竞争情报分析的二象性研究 [J].
姚伟 ;
刘玉照 ;
李耀昌 ;
佟泽华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10) :23-28
[6]   区域科技园区产业空间协调布局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J].
安宁 ;
王宏起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 (08) :122-127
[7]   二象对偶论及其对偶分析图 [J].
李伟 ;
高隆昌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9, 39 (19) :174-179
[8]   管理二象对偶论初探 [J].
高隆昌 ;
李伟 .
管理学报, 2009, 6 (06) :718-721
[9]   产业链“波粒二象性”研究——论产业链的特性、结构及其整合 [J].
邵昶 ;
李健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9) :5-13
[10]   论知识的“波粒二象性”与知识管理 [J].
李静 .
图书馆学研究, 2007, (06)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