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O2排放变动的结构因素分析—一个包含贸易结构的分解模型

被引:5
作者
苑立波 [1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
[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隐含碳排放; 混合单位投入产出表; 结构分解; 贸易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出2002-2007年度中国隐含碳排放总量和分部门的排放量,并应用结构分解法研究了排放强度、生产技术、国内需求结构、贸易结构和经济规模五个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放强度和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生产技术、贸易结构和经济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从部门结构上看,贸易结构因素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分布特征的变化,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贸易结构的变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小;另外,虽然直接碳排强度明显下降,但受碳排强度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共同影响的完全碳排强度却几乎没有变化,反映出能源政策在各部门的实际效果受到生产技术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1992~2005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及分析.[M].刘起运; 彭志龙;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Sense and Sensitivity.[J].Erik Dietzenbacher;Bart Los.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998, 4
[3]   环境污染与工业结构: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研究 [J].
黄菁 .
统计研究, 2009, 26 (12)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