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

被引:161
作者
吴才来 [1 ]
徐学义 [2 ]
高前明 [3 ]
李向民 [2 ]
雷敏 [1 ]
郜源红 [1 ]
Ronald B FROST [4 ]
Joseph L WOODEN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矿所
[3] 安徽省地矿局地质队
[4] 怀俄明大学
[5] 斯坦福大学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SHRIMP定年; 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北祁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祁连山中段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柯柯里岩体的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512Ma和501 Ma,野马咀和金佛寺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508Ma和424Ma。结合区内其它花岗岩体的定年资料,根据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体产出的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资料等,我们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板块向南俯冲,至少引发了两期花岗质岩浆作用,第一次岩浆作用形成柯柯里斜长花岗岩(512Ma)、野马咀花岗岩(508Ma)和柯柯里石英闪长岩(501 Ma),第二次花岗质岩浆作用形成牛心山花岗岩(477Ma)。由于往南俯冲的板块受到柴达木板块向北俯冲的影响,俯冲受阻,继而俯冲极性发生变化,转向北俯冲,形成了民乐窑沟(463Ma)等花岗岩侵入体。大约440Ma之后,洋盆闭合,柴达木陆块和阿拉善陆块对接碰撞,形成北祁连造山带。由于造山带根部岩石圈发生折沉作用,造山带上不同的块体伸展、滑塌,形成一系列碰撞后花岗岩如金佛寺花岗岩(424Ma)及牛心山岩体的石英闪长岩(435Ma)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27 / 104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 [1] 祁连山西段金佛寺花岗岩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赵文军
    雒晓刚
    [J]. 甘肃地质, 2008, (02) : 30 - 34
  • [2] 北祁连东草河蛇绿岩:一个早古生代的洋壳残片
    曾建元
    杨怀仁
    杨宏仪
    刘敦一
    蔡金郎
    吴汉泉
    左国朝
    [J]. 科学通报, 2007, (07) : 825 - 835
  • [3] 北祁连洋早古生代双向俯冲的花岗岩证据
    吴才来
    姚尚志
    杨经绥
    曾令森
    陈松永
    李海兵
    戚学祥
    Joseph L. Wooden
    Frank K.Mazdab
    [J]. 中国地质, 2006, 33 (06) : 1197 - 1208
  • [4]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缝合带及构造分区概述
    陆松年
    于海峰
    李怀坤
    陈志宏
    王惠初
    张传林
    相振群
    [J]. 地质通报, 2006, (12) : 1368 - 1380
  • [5] 金佛寺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胡能高
    苏建平
    张海峰
    冯备战
    [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1) : 5 - 12
  • [6] 祁连山扎麻什基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刘传周
    肖文交
    袁超
    闫臻
    [J]. 岩石学报, 2005, (01) : 59 - 66
  • [7] 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泥盆纪的沉积盆地与构造演化
    杜远生
    朱杰
    韩欣
    顾松竹
    [J]. 地质通报, 2004, (Z2) : 911 - 917
  • [8] 北祁连玉石沟蛇绿岩形成于晚震旦世的SHRIMP年龄证据
    史仁灯
    杨经绥
    吴才来
    J.WOODEN
    [J]. 地质学报, 2004, (05) : 649 - 657
  • [9] 北祁连东部两类Ⅰ型花岗岩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吴才来杨经绥杨宏仪Joseph LWDEN史仁灯陈松永郑秋光
    [J]. 岩石学报, 2004, (03) : 425 - 432
  • [10] 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黑大坂一带几个花岗闪长岩体的侵入时代讨论—─兼论古阿尔金断裂活动时间
    宋忠宝
    任有祥
    李智佩
    杨建国
    [J]. 地球学报, 2004, (02) : 205 -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