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

被引:71
作者
郑杭生
机构
[1]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快速转型; 中国社会; 进步代价的鲜明反差; 治理管理难度; 自我调适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两重性和复杂性,即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共存、社会协调与社会失衡同在、充满希望与饱含痛苦相伴。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如此巨大,代价是如此沉重,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是如此复杂,对比是如此鲜明,应对并不容易。中国社会不仅进步和代价反差鲜明,而且社会代价、社会问题,又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潮,一下子出现在面前,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难度。无论是对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还是对它的沉重代价,国际社会都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对许多外国人和不少西方理论来说,中国社会成了一个无法准确判断的"测不准"的社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偏见,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一直低估中国社会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中国社会这种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突出地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上:第一,它有坚定不移的共同目标;第二,它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第三,它有无可替代的社会领导核心力量。这三者是中国社会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强大推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3]   中国的大势所趋 [J].
郑杭生 .
社会科学, 1990, (11) :3-6
[4]  
邓小平文选[M]. -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83
[5]  
中国社会学年鉴[M].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 1989
[6]  
后现代社会理论[M]. - 华夏出版社 , (美)乔治·瑞泽尔(GeorgeRitzer)著, 2003
[7]  
流动的现代性[M]. - 上海三联书店 , (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2
[8]  
当前我国几种错误社会思潮点评 .2 李树桥. 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