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太古代Sanukite(赞岐岩)与地球早期演化

被引:44
作者
张旗
王焰
钱青
翟明国
金惟浚
王元龙
简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4] 香港
[5] 北京
关键词
Sanukite; 赞岐岩; TTG; 晚太古代; 成因; 形成环境; 板块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Shirey and Hanson(1984)将某些太古代的高镁闪长岩套称为sanukite(赞岐岩),类似于日本中新世(11~15Ma)Setouchi火山岩带的高镁安山岩。Sanukitoids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不同于TTC岩套(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anukitoids具有下列地球化学特征:富Mg,Mg#>0.60,Ni和Cr>100μg/g,Sr和Ba>500μg/g,LREE富集(大于球粒陨石100倍),无Eu异常。高镁安山岩在太古代很少见,而其相应的侵入岩高镁闪长岩或sanukitoids,虽然数量也很少,但却是各地晚太古代地体中随处可见的。Sanukitoids的原始岩浆是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随后可能经历了广泛的分离结晶作用。TTC和sanukitoids岩套可以相伴产出,二者均与板片熔融有关,TTG与其直接有关,sanukitoids可能与其间接有关。全球Sanukitoids主要集中在晚太古代时期,可能暗示板块的消减作用在~3.0Ga以后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1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